院長專欄 | 漂泊遊牧是我的歸屬

院長專欄

漂泊遊牧是我的歸屬

院长专栏

Cecily Han
SATA占星學院創辦人

你會用什麽詞形容「家」?

如果「安穩成家」不是唯一的答案,那麽還能怎麽生活? 

這篇專欄,我們走進Cecily Han院長的「不完全居住指南」——一段從星盤讀出來的漂泊遊牧人生,一場關於「不合意」與「家」的重新定義。

----

這是SATA院長專欄,由編輯部撰寫。我們將從Cecily Han院長的視角出發,一起走進她以古典占星回應命運挑戰、探索生命深層意義的旅程。在這些故事裡,我們會看見一位占星師如何實踐信念、轉化困境,並與宇宙星辰同行。願你也能從中獲得力量與啟發。

 

不合意的第四宮主星

對Cecily而言,「變動居住」從來不是刻意選擇的生活風格,而是某種命運的指引,從星盤的結構中早已有跡可循。

起初以過度居住為起點、離家兩站為練習,她開始一段段向外移動的旅程,從臺北出發,走進東南亞、再到歐洲,最終定居於馬來西亞古晉,構築屬於自己的「家」。

她說: 「我應該不會在臺灣置產,也不會過著一般人認知裡的穩定生活。」

在占星學中,「四宮」象徵著家宅、根基、情感歸屬。而當四宮主星「不合意」(注①),往往代此表人在家庭中無法獲得滋養、居住條件難以安頓,甚至與原生家庭缺乏理解與支持,這是一種斷聯的感覺。

這些書本上的文字,在院長的生命中幾乎一一對應。從童年的多次搬遷、水災經驗、火災記憶,到成年後仍無法真正「安家」,她逐漸意識到,自己與「家」這件事,注定保持一段距離。

她自述:「自小,我的父母無力置產而四處租屋,總居住在臟亂惡劣的環境下將就度日,被水災淹沒所有家當是家常便飯,甚至某日,我獨自在家時遇上惡火來襲,我倉皇逃出火場眼睜睜看著家被火吞蝕。我在無處安身的環境下成長,自然會希望有能力之時,能擁有自己的住所。

直到踏入職場多年,我終於購入第一間房屋,卻無法說服父母搬入,更遇上被資遣,此時,是實現占星師之夢的好機會,同時面臨房貸壓力的現實與夢想牴觸,我透過前述的思索,並根據星盤的第四宮(家庭宮)主星不合意,象徵居無定所與旅行………」

 

從占星走向生活現場

就是從那時開始,她理解到與其強求安定,不如順著命運徵象去生活。因此,她從不穩定中找尋方法,也從占星中找到了出路。

她說: 「我從小居住過的地方,自始自終都不屬於我,所幸心一橫,處處為家。既然注定要漂泊,那就不止在臺灣的範圍內漂泊,我把漂泊的計劃放得更大,成為我現在的生活模式。」

她將自己的生活當成占星實驗室。「換置占星」(注②)成為她探索「哪裡適合居住」的工具之一。

Cecily並不是追求流浪感的人。她說過,漂泊是一種選擇,也是一種臣服。既然生命無法給我一個穩定的家,那我就用自己的方式去創造它。不是一棟房子,而是每一段選擇居住的地方——我在那裡安身,也在那裡安心,那裡就是家。

她說: 「對應前半生的飄蕩,也鍛鍊我對不同住所有極佳的適應性,我選擇了夢想,並有自覺地做出賣出房屋并四處旅居的行動,當然,目前的結果讓我覺得人生真是棒極了!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你的藍圖下的安排,不僅因你而生,你也要從事物的本質上去同意這一切本該發生,并為此負責,你就掌舵了人生。」

注釋:
注①|不合意:引用公元八世紀,薩爾・賓・畢雪《擇日書》。「不合意」可直譯為:缺乏溝通、產生誤解、切斷聯繫。
注②|換置占星:學術名詞為 Relocation Astrology。透過這個技術,可以讓原本只是呈現在出生地的星盤,投影到地球其他位置,藉此了解在不同地點可能產生的命運變化與心理狀態,象是我們與地球之間原生就存在的磁場共振。
四宮|第四宮:掌管「家庭、家族、情感根基、內在安全感」,為星盤中與「歸屬感」最直接相關的位置。

 

你是否曾在心裡問過自己:「什麽才是我的家?」

也許,有些人一輩子都住在同一個城市,卻從未真正感到安穩;也許,有些人在人群裡感到孤單,在異地卻找到了自己。
你向往的生活,又會是什麽模樣?

在這場關於「家」與「漂泊」的對話之後,願宇宙星辰的語言,在你心中留下光亮……

 

歡迎追蹤我們的公眾號、IG 與粉專|SATA星空凝視占星學院
編輯 | SATA占星學院
撰稿 | SATA編輯部
文章為獨家版權,未經許可不可商用,違者保留追責!

 

 

發佈留言